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一个人,一家机构,一个组织,一个国家,除了日常的人文关怀,危机时候的表现也同样重要。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,并非简单的一刀切,在资源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精准照顾,才有光,才有温度。无怪乎,当校方宣布这一举措时,家长群高呼万岁。

 

随着此次新冠疫情的中心从中国向海外的转移,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出行、关闭公共场所、封城、封境等种种旨在遏制病毒传播的手段,也在海外各国层层加码。

 

在疫情肆虐的当下,旅居海外尚未入籍的华人的处境略显尴尬。网上一度有“中国人打上半场,海外打下半场,海外华人打满全场”的说法。无论是关于污名化的种族主义,还是同样的种种生活工作不便,都使得这样一批群体成为大家牵挂的对象。而其中的留学生群体更是如此。财新网319日关于留英小留学生何去从的文章就引发了很多转发和热议(http://china.caixin.com/2020-03-19/101531184.html)。

 

无论是在英国的约1.5万名低龄留学生,还是总数高达33万的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在美留学生群体,中国对外开放最具指标性的一个群体,都因为此次疫情而不得不面临一段艰难时势。由于大量的欧美校园关闭,导致诸多留学生无法在校内宿舍继续居住,很多人只能自寻校外住房。大学生尚好,那些低龄学生面临更大的困难。如财新文章所报道,在英国,“无论是英国低龄留学生日常依靠寄宿学校和监护人(或者商业监护公司)照顾,学期中住在学校宿舍,假期一般是回国或者住在监护人家或者寄宿家庭。而寄宿家庭需要提前预定,并且大部分寄宿场所是英国退休老年人经营维持,他们本身也是易感人群,目前已经有很多寄宿家庭明确拒绝接收中国留学生。”

 

如果选择在疫情期间回国,同样面临一票难求、以及各国收紧边境管理导致可能一去难回的局面。此外,回国后的时差,也决定了离开求学所在国试图有效进行在线课程的想法不切实际。

 

网络上针对留学生群体已有各种讨论,基本的共识是此时一动不如一静,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留在所在国完成本学期的学业。

 

作为美国圣母大学的校友,去年一年还在校园访学的我,自然也对学校如何应对此次疫情颇为关注,因为其中相当一些人是我过去一年在学校食堂、在咖啡厅有过交流的对象,他们的父母我也认识很多。我了解到,在疫情2月在意大利肆虐时,学校动用包机将在罗马校区的100多名学生撤回美国,之后又从伦敦校区撤回了近400名学生。作为美国大学本科生留学项目最多之一的圣母大学,分别在伦敦、罗马、耶路撒冷、都柏林拥有校区,同时在国内也跟北大等学校有学生交换项目。

 

而在美国疫情进入暴发期的当下,学校自然也遵循政府的倡导,在春假前要求所有学生搬出宿舍,所有课程改为线上。对美国本土学生还好,但对大约253名的海外本科留学生、特别是面临大量中美间停航的中国留学生而言,让他们自行在校外找住所,不啻为巨大的后勤挑战。

 

但就在319日,校方作出了一个让留学生家长喜极而泣的决定:校方出资,将200多位留学生安排在校内由万豪酒店管理五星级酒店 Morris  Inn(作者注:虽然酒店是用Inn作为名称,但绝对是五星级的配置,每晚最低房价算上税要200美元,迄今我都没舍得自己住过。)时间从321日开始到至少本学期结束,所有学生都住在配有免费WiFi和独立卫浴的单间,每日两餐同样由校方负责。我大致算了一下,就以200名学生为例,每人每日的开支至少是200美元,从现在到学期结束大概是两个月,成本满打满算也要240万美元。而这一切完全由校方支出,学生不用付一分钱。

 

这几天我也看了其他一些美国大学、特别是私立学校的应对。迄今没有看到类似圣母大学这样的大手笔。很多人也许会说,私立大学有钱,圣母的学生规模小,校方负担成本相对小。这些都不错,与动辄上千留学生的东西海岸大学相比,圣母在国际化方面还有相当的路要走。但我想说的是,大难有大爱,危难时刻的星星点点,比得上承平时期的万千投入。我们常说医者仁心,师者亦是如此。

 

一个人,一家机构,一个组织,一个国家,除了日常的人文关怀,危机时候的表现也同样重要。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,并非简单的一刀切,在资源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精准照顾,才有光,才有温度。无怪乎,当校方宣布这一举措时,家长群高呼万岁。

 

我这里引用一位家长的话作为结尾:昨夜的圣母沸腾了,家长们喜极而泣。如果说哈佛校长发言精彩感人,那圣母校长就是行动果敢温暖!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做的点点滴滴以及应对能力,让孩子学得不仅是科学知识,更多的是道德与情怀!这是疫情以来给我最细致温暖的团队,我很高兴孩子,你没选错!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山

黄山

20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从事国际新闻报道近十年,有幸亲历目睹百年来新变局,望能从小处着眼,知其一二则甚慰。

文章